第一次一個人出國,是 16 歲到加拿大遊學三個禮拜。接著 21 歲到芬蘭當交換學生,趁著這段時間,自己在歐洲旅行了快 2 個月。接著 2023 年到印度、以及下半年為期 6 個月西葡與中南美洲的小壯遊。
一個人在異地,不管是感官,還是感覺,都放大了。
每一次的遠行,我發現我不太為異國的風光而大開眼界,來到每個地方就像是跨過台灣不同城市般,不熟悉卻也熟悉。這些國家都很不一樣,文化、長相、語言都跟台灣截然不同,但走在路上,很少感覺到自己是外國人。在每個地方旅行,就像是在台灣生活,早睡早起、練瑜伽、內觀,然後常常就是在附近散步度過一天。這樣無趣的我,在世界過著相似生活的我,卻好渴望去世界每個角落。
與遠方的緣分
不知道在哪裡曾看過有人分享,會到每個國家,不是巧合,都是過去的因緣帶著自己「回來」到這個地方。曾經同為阿卡西解讀師並會通靈的同學在兩段不同的時間,都跟我分享了一樣的訊息——去遠方、一個人出發。我的手相,也是經過算命師認可,適合去遠方發展,越遠越好。
在 2022 年時,某一天我突然有個感覺——這輩子是我最後一次身而為人活在這個地球上。雖然感覺來得沒憑沒據,但我深深相信確實是如此。旅途前、旅途中,在我害怕時,常常想,這是我最後一次在這顆地球生活,「如果這樣,會不會後悔?」問完的每次,我都會很肯定的踩下害怕,繼續往前。
走在各個城市,我總有一種這是我的巡禮,來看看過去我所來過的地方。
所有所有,都是無形的指引,但各種的無形都指向去遠方,而我內在對做這件事的感覺也是如此強烈。
模糊中,漸漸感受到合一
秘魯 Arequipa,讓我對過去遠行,那些熟悉、那些渴望,開始有了一些比較明確的感受。
走在 Arequipa 的大街小巷,總是有心曠神怡的感覺,常望著火山出神,看著山上雪融的速度,感受時間的流逝。坐在滿室當地人的路邊餐館,沒有燈光、有些蒼蠅,我覺得我跟大家一體。
在這裡,短短的三週時間,交到很棒的朋友,跟一起上西文的同學打成一片,很多不常見面的人,自然地打招呼、自然地互動;路上的人會記住我的名字,然後下次見面時,像是跟老朋友一樣的與我打招呼;即使語言不通,在當地我也覺得很自在。
我感受到全然融入的安全感,沒有隔閡、沒有語言阻礙、沒有文化差異,沒有你的國家我的國家,模模糊糊地感受到,你屬於我、我屬於你,我,是我們。一種前所未有的自由與開闊,由心向外綻開。我由衷感覺到在哪裡生活都沒有關係,因為,這就是「一個」地球,我們是「一體」的。
這是我第一次有這樣感覺。
這樣的感覺讓我想到在 Cusco 讀到的阿卡西紀錄訊息「生命緩緩轉動,慢慢拔除那些稜角、信念、業力,邁向合一,好好走下去就可以做到。」
過去有的那些足跡,那些陌生的熟悉感,在一步一步走的過程中,我漸漸體會到「合一」。
好好過每一天,把日常過得像夢想中的日子
常常我在想——「旅途後呢?」沒有旅行的日子,我還會有旅途中的這些感受嗎?總不可能一直依賴旅行吧?如果只是曇花一現的感受,那還是體悟嗎?
於是,在途中,我開始觀察是什麼讓我在旅行中,把心打得這麼開,可以有「合一」的感受、可以對世界、對人有這麼多的溫柔。
我發現,一切從「自己」。
旅途的每一天,醒來就是挑戰,如何讓自己在語言不通、文化不同的環境,完成自己那些很基本的生存需求。每一個很小的選擇,都是全然的由自己決定。每一天,都是活成自己決定的樣子,無論結果是酸是苦是甜是辣,都是由自己每個決定組合而成。
每天都與自己對話、每天都聆聽自己,每天都從不同的情境、不同的結果,來更認識自己——什麼是更適合自己,「我」到底真正在意的是什麼。
而這些,其實不侷限在旅行才能這麼做,旅行,只是創造一個情境,讓自己有空間,意識到這些。
發現這件事後,回到台灣,我在日常持續「傾聽自己」。每個決定都是貼近自己「心」的聲音,去下真正想要而不是社會想要的決定、去做真正有興趣而不是別人有興趣的事。
每天的我,好開心。
我從不覺得旅程結束了,因為我的家,就是世界;世界的每個角落,都是我的家。他們是我,我是他們。旅途上的點滴,變成了我,而我,跟出發前,一樣又不一樣。
全部的全部,都成了我現在這個樣子,是我,好好生活的樣子。而我的故事,持續進行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