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tflix 點開《默殺》這部電影前,我沒有預期會這麼深沉,看完後,久久無法平復。
內容涉及了校園霸凌、家庭暴力、家內性侵、權貴賄賂、眾人害怕惹事的心態。在層層抽絲剝繭下,才發現,很多的惡,本來是沒有機會滋生蔓延,你以為的「不甘我的事」,最後也是你的事。
每個人都應該看看這部電影,打破「不要惹事」、「不要雞婆」。你以為親手殺人的人才是兇手?不,那些知曉而沉默的人,一樣可惡。
《默殺》演什麼?
與其聊劇情,我更想分享導演柯汶利拍這部電影的起心動念。
柯汶利唸研究所時,被一則社會新聞衝擊:一位剛下班的媽媽發現女兒失蹤了,透過監視器得知女兒早已回到居住的大廈卻不見蹤影,她挨戶詢問盤查,強行闖入一名可疑男子的家中,才發現女兒的屍首被包入垃圾袋、藏於床底。事後記者詢問大廈住戶,受訪者都聽到了動靜、爭執聲,卻沒有人選擇報警,也沒人和這位媽媽透露這項資訊,只因覺得別人家的事,自己不應該管。
「兇手本身很可惡,但這些人有沒有責任?」柯汶利思索著。眾人的沉默間接促使一位女子死亡,讓他想說一個關於「沉默殺人」的故事,《默殺》的劇本漸漸成形。
以上資料摘錄:幕後|《默殺:無聲之地》導演柯汶利:一滴水到傾盆大雨是入戲關鍵,反轉是犯罪懸疑片的必需品
不甘我的事?
不要覺得這件事離自己很遠,也不要覺得「沉默殺人」太誇大。
今年(2024)轟動社會的凱凱虐童案,鄰居在凱凱離世前一個月,疑似就錄音到不尋常的哭聲長達 40 秒。如果當時有報警,或許這件事會有那麼一點不一樣。(參考新聞連結)
舉這個例子不是要檢討鄰居,華人的文化孕育出我們「不要雞婆」的底層信念。遇到別人的事,尤其是牽涉別人家中的事,大多數人偏向假裝沒看見。
在劇中如果當時鄰居看到家暴有報警、如果同學、警衛、校長不對霸凌視而不見、如果警察沒有對權勢妥協、如果大家沒有「不要惹事」的心,最後也不會有這麼巨大的失去。
己所欲,施於人
大多時候,僅僅只是多問一句的關心、多點傾聽的耐心、多做一點的動作,就帶來巨大效益。
有人打報案電話「訂披薩」,機智警察聽懂其中的暗號而成功救出被家暴的女子(新聞連結)。我在世界各地獨旅時,無數次在我還沒求救時,身邊的人跳出來幫忙。那種溫暖、那些感動,讓我餘生都想好好把這些善意傳遞出去。
我懂怕問太多、做太多,會造成別人困擾的猶豫,但思考如果「是我,會希望別人伸出援手」的事情發生,請不要猶豫地站出來。
有一次我在火車上看到在車廂間徘徊東摸西摸的大叔,直覺他是不是在找廁所,但又不好意思貿然前往跟他說,觀察了幾分鐘,才豁出去起身幫忙。大叔結束後害羞地跟我道謝。這件事我記了好久,提醒自己,不要害怕雞婆、不要不好意思,寧願多做什麼,也不要錯過對自己是舉手之勞但對別人卻是幫忙的機會。
如果世界彼此都在第一刻接起彼此的需求,不用等死後上天堂,我們此生就活在美好世界裡。
沒有純粹的壞人
壓死駱駝的,往往不是只有一根稻草。
殺死四個人的林在福固然可惡,但那四個人對他女兒做的難道不可惡?
如果一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,可以做得更好?
惡的滋生,往往從不受公平對待開始。會做出讓人覺得罪不可赦的人,內心往往累積巨大悲痛。讓這樣的人眼不見為淨,表面上是最快的解決方式,但實際解決了什麼?
什麼也沒有,那些累積傷痛的「為什麼」我們沒去查,一樣的事還是會持續發生,只是主角換人演而已。幸運的話,不是當事人的我們,還可以舉著正義的大旗發表意見,做著跟那些「罪不可赦」的人一樣的事,毀掉另一個人。
世界上沒有純粹的對與錯、好人與壞人,一個人的養成、一件事情的發生,往往都是各方各面許多的影響與累積。比起對結果下定論,不如了解過程發生了什麼事,是什麼造就了眼前看到的這樣。
眾人之行,引發覺悟之鍊
就靈魂的觀點,每件事的發生都有原因,都是禮物。
「眾人之行,引發覺悟之鍊。覺悟的終點,皆是新生的起點。」
如果大家意識到自己的「漠視」滋養惡意,那連續殺人事件,就有意義,這就是覺醒,是大眾的新生。
《默殺》這部電影就是覺醒這樣的存在。
更多透過影視,看見人性的多樣
《八尺門的辯護人》誰有這個權利對世界殘忍?
神作!《獵人:嵌合蟻篇》看見人性的奧秘、人生的奧義
活著的意義?從 Netflix 《3體》思考外星人之於人,人之於宇宙